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陈媛  ;胡玉慧 《现代医学》2014,(11):1368-1370
目的:探讨儿童髋部创伤后股骨头坏死的围术期护理及效果。方法:对12例因髋部创伤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儿童采用旋股内侧动脉深支植入术修复坏死的股骨头。术前对这些患儿做好心理护理,术后监测其生命体征、做好石膏固定的护理及康复锻炼,出院后指导家属正确使用支具及功能锻炼的方法帮助患儿康复。结果:患儿术后伤口愈合良好,均顺利出院。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21.6个月。12例中10例患儿疼痛消失,关节活动正常;1例患儿疼痛基本消失、关节屈伸〉90°,无跛行;1例患儿轻中度疼痛、关节屈伸〈90°。结论:充分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是提高术后关节活动度、恢复患儿正常生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掌侧正中微创入路和常规Henry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2014-10—2015-08诊治的桡骨远端骨折4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微创入路组(采用掌侧正中微创入路)与Henry入路组(采用常规Henry入路)。结果 38例获得随访12~16个月,平均14.3个月。2组术后3 d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以及术后1年与术后3 d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微创入路组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前活动度,DASH评分明显优于Henry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在腕关节旋后活动度、相对健侧握力、VA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微创入路组腕关节背伸、旋前活动度,DASH评分及VAS评分明显优于Henry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腕关节掌屈、旋后活动度及相对健侧握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6、12个月腕关节主动活动度、相对健侧握力、DASH评分及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正中微创入路与Henry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而掌侧正中微创入路术后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zero-profile intervertebral fusion system,Zero-P)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conventional cage-plate intervertebral fusion system,CCP)应用于颈椎病多节段(≥2个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因颈椎病行颈椎前路多节段减压融合术的4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Zero-P组21例,CCP组21例。分别记录两组手术一般状况及围术期参数,颈部手术前后VAS、JOA评分及吞咽困难发生率。测量患者在术后1周、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椎前软组织厚度。同时测量融合节段脊柱功能单位Cobb角,观察颈椎整体曲度的改变情况。于术后1周,1、3、12个月追踪临床疗效并复查颈椎正侧位X线片,评价内固定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手术节段、平均随访时间及住院日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Zero-P组分别为(4.37±0.72)cm、(50.9±7.98)ml、(84.4±8.18)min、(76.2±10.13)ml,CCP组分别为(6.50±0.71)cm、(108.6±9.25)ml、(118.6±8.55)min、(130.1±9.42)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JOA改善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整体生理曲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及末次随访椎前软组织厚度Zero-P组分别为(11.6±1.9)、(9.8±1.4)、(9.5±1.6)mm,CCP组分别为(12.5±2.6)、(11.1±2.4)、(11.0±1.9)mm,两组间各随访时间点椎前软组织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Zero-P组无一例诉吞咽困难,CCP组有3例发生吞咽困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椎病多节段减压融合中,不论是传统CCP系统还是新型的Zero-P系统均为有效治疗手段,但Zero-P系统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操作方便的优点,且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恢复佳,术后发生吞咽困难的可能性更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施早期系统训练干预方法来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DVT形成风险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科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观察两组入院时、术后1天、术后1周的患肢肿胀、患肢皮温和疼痛感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患肢肿胀、患肢皮温和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后第1天和术后1周测量结果表明,治疗组三项观察项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行早期系统训练,可有效降低术后DVT发生的危险性,也大大降低了患者疼痛感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桥形插片融合器ROI?C与传统前路椎间融合器联合钢板治疗Ⅱ度以下的下颈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3月—2018年1月行前路颈椎减压复位内固定治疗的41例Ⅱ度以下的下颈椎滑脱患者资料,19例采用桥形插片融合器ROI?C固定(ROI?C组),22例采用传统颈椎融合器联合钢板内固定(钢板组)。观察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临床疗效(按Odom评分系统评判),比较两组颈椎功能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Cobb角变化,颈椎前凸(或后凸)D值变化、术后骨性融合率以及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ROI?C组术中出血量(82.6±12.9)mL、手术时间(119.2±12.9)min均明显低于钢板组[(97.5±14.1)mL、(139.1±9.5)min],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17,P=0.001;t=-5.698、P<0.01)。但两组间在相同时间点的NDI评分、VAS评分、Cobb角、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骨性融合,根据Odom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ROI?C组优良率94.7%,钢板组优良率90.9%,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I?C组吞咽困难发生率5.4%,钢板组3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桥形插片融合器ROI?C与传统前路椎间融合器联合钢板前路治疗Ⅱ度以下的下颈椎脱位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ROI?C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夏冰 《医学临床研究》2014,(11):2231-2232
目的探讨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方法。方法将74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即将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的患者归为对照组(37例),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的患者纳入观察组(37例)。对照组按照常规骨科DVT护理预防实施,观察组以D‐二聚体作为诊断早期DVT中的特异性指标及时监测D‐二聚体变化,并采取及时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术后1个月,对照组发生DVT7例(18.9%),肺栓塞1例(2.7%),无死亡,观察组发生DVT1例(2.7%),无肺栓塞和死亡病例出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此制定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辅以合理的护理措施和护理管理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减少了DVT和肺栓塞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HoffmannⅡ外固定支架技术在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HoffmannⅡ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采用HoffmannⅡ外固定支架技术治疗的2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5例结合经皮克氏针固定)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影像学指标和腕关节功能,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病例获得平均11.5个月(6~18个月)的随访,按Dienst功能评价标准优14 例、良10 例、可3例,优良率达88.9%.有5例病人出现影像学测量所见的复位丢失,有1例病人出现针道感染,无一例出现桡神经损伤和腕管综合征表现.结论:手法复位结合HoffmannⅡ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单侧和双侧经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2例骨质疏松性多发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骨折椎≥2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PKP,观察组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PKP。比较两组手术时间、X线曝露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住院时间、疼痛VAS评分、伤椎高度恢复率、胸腰椎后凸Cobb角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2年。手术时间、X线曝露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对照组长(多)于观察组(P 0. 001)。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伤椎高度恢复率、胸腰椎后凸Cobb角及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单、双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多发椎体压缩骨折均有效,但单侧椎弓根穿刺的手术时间短,医患X线接触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王斌  桂鉴超 《现代医学》2011,39(5):507-512
目的:为经胫后肌腱鞘踝关节镜后方多共轴安全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20例完整防腐踝关节尸体标本,其中10例标本采用了沿克氏针平面横断面切割测量1,0例标本采用了沿克氏针平面冠状面切割测量。第1组测量前后穿刺角度范围,并测量模拟关节镜与踝关节后室重要解剖结构的距离。第2组测量上下穿刺角度的范围。结合踝关节MRI,对其横断面的影像片进行研究。结果:拇长屈肌腱外侧缘、腓骨后缘、胫腓联合处的最低点、腓骨远端隆起分别作为后、前、上、下的最大角度的内标志,根据测量结果绘制一个多共轴入路的三维安全路径图。在影像学上,关节镜后方共轴入路从腓骨长短肌前方或者后方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性别上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所绘制的经胫后肌腱踝关节镜后方多共轴入路的安全路径图是有临床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跟腱内侧"J"形切口结合阔筋膜移植在治疗KuwadaⅡ和Ⅲ型跟腱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采用改良跟腱内侧"J"形切口结合Ⅰ期阔筋膜移植治疗的15例KuwadaⅡ和Ⅲ型跟腱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例;年龄24~43岁,平均31.7岁;KuwadaⅡ型9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